【概要描述】
《日用玻璃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指導意見》于去年12月完成初稿,通過征求各方意見,反復調整修改,現在已經編制完成。在《規劃》發布前夕,中國日用玻璃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劉建平接受了中國工業報記者劉英的采訪,就行業在“十二五”時期的發展,向記者介紹了有關情況。
劉建平向記者詳細解讀了規劃的主要內容。他說,“十二五”時期,日用玻璃行業將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著力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以結構調整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戰略重點,以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實施科技、人才、品牌三大戰略,促進結構優化和產業升級,在加快調整中穩步發展,為實現建設日用玻璃強國的目標夯實基礎。
明確定位,鼓勵行業發展
劉建平說,《規劃》開篇就對行業做了一個基本的定位,即:日用玻璃行業是消費品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消費品產業鏈中重要的一環,與人民日常生活和上下游產業以及相關行業的發展密切相關,是具有創新競爭力的優勢產業,是循環經濟中的綠色產業,是國民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產業。
為什么要強調日用玻璃行業的定位?劉建平解釋說,這是因為玻璃行業涉及面很廣,而一提到玻璃行業,人們往往誤認為是高耗能、高污染產業,要限制發展。其實,這種認識是十分片面的。據統計,我國輕工業能耗約占全國工業能耗的6.1%,而日用玻璃行業能耗僅占輕工業能耗的2.5%左右,與其他制造業相比,日用玻璃行業能耗所占比重就更低了。因此,日用玻璃行業不是高耗能、高污染行業。
劉建平指出,“十二五”時期,國家把擴大消費需求作為擴大內需的戰略重點。作為消費品工業組成部分的日用玻璃行業,既是國家鼓勵發展的行業,同時也面臨著良好的發展機遇,發展潛力巨大。日用玻璃產品品種豐富,用途廣泛,具有良好、可靠的化學穩定性和阻隔性,可直接觀察盛裝物品質,對盛裝物無污染等特性,是可循環和可回收再利用的無污染產品,是各國公認的安全、綠色、環保的包裝材料。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綠色包裝產品的認識,多姿多彩、晶瑩剔透、質量優異、綠色環保的日用玻璃制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釀酒、食品、飲料、醫藥等行業的發展對玻璃包裝瓶罐的需求以及人們對各類玻璃器皿、玻璃工藝品、玻璃藝術品的需求都將穩步增長。日用玻璃行業必將為擴大內需、促進消費、美化人民生活、促進經濟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另外,從國際環境看,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世界經濟形勢復雜多變,發達國家經濟復蘇緩慢,不確定性增加。但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格局沒有改變,發達國家產業調整及日用玻璃產業的轉移,產能萎縮的趨勢更加顯現,主要發達國家及我國周邊的日本、韓國等國家日用玻璃產量逐年減少,我國日用玻璃產業生產要素比較優勢依然存在,日用玻璃產品在國際市場仍具有競爭優勢,鞏固和擴大國際市場份額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下調增速,提升質量效益
“十一五”期間,日用玻璃行業各項指標年均增長都在20%以上,而在“十二五”規劃中,發展速度大大下調了,基本定在年均增長10%左右。劉建平解釋說,經過“十一五”的快速發展,行業經濟總量不斷增加,基數較大。“十二五”要把工作重點放在發展方式的轉變上,力促產業轉型升級,不單純追求擴大產能,而要從“量”轉向“質”,走質量效益型發展之路,正確處理好發展速度與結構、質量、效益、環境保護的關系。
《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規模以上日用玻璃生產企業日用玻璃制品及玻璃包裝容器產量年均增長8%-10%,到2015年產量達到3000萬噸左右;玻璃保溫容器產量年均增長2%-5%,到2015年產量達到73000萬個左右。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0%-12%,到2015年達到2200億元左右。利稅總額年均增長10%-12%,到2015年達到215億元左右。主要產品出口額年均增長12%-15%,到2015年達到80億美元左右。單位產品綜合能耗(千克標煤/噸產品)累計下降13%左右;單位產品CO2排放(千克CO2/噸產品)累計減少18%左右。科技投入達到年產品銷售額的4%-6%;新產品產值率達到10%以上。
劉建平告訴記者,日用玻璃行業市場化程度很高,企業間發展水平差異較大,《規劃》中所提出的發展目標只是導向性的。“十二五”期間,行業將面臨諸多制約因素,比如:經濟增長的資源、能源、環境約束強化,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的壓力加大;低成本優勢弱化,生產要素成本在波動中攀升成為常態;科技創新能力不強,技術力量薄弱,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較多,可持續發展的壓力較大;世界經濟增長緩慢,國際貿易摩擦頻發,貿易壁壘增加等。所以,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任務還是非常繁重的。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實現有質量、有效益的增長速度,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保持平穩較快發展,才是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
重點任務,引領企業方向
劉建平表示,日用玻璃行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制約發展、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而對這些問題的破解無疑成了“十二五”行業重點發展方向,《規劃》中提出行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任務,對實現行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比如,針對日用玻璃行業長期存在產業集中度低,發展方式粗放的問題,《規劃》中提出鼓勵和支持大企業有規模、有市場、有效益地發展,鼓勵和支持企業發揮優勢,通過跨地區、跨行業的兼并重組、強強聯合和戰略聯盟,促進企業集團化發展,提高產業集中度。發展擁有知名品牌和核心競爭力的大中型企業,支持中小企業與大企業的協調配套,提升小企業專業化分工協作水平,做到優勢互補、資源整合,企業組織結構優化,促進全行業協調發展,共同進步。
針對日用玻璃產品結構性矛盾突出、產能相對過剩的問題,《規劃》提出規范日用玻璃行業投資行為,遏制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加強對現有生產能力的技術改造,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同時重點發展高質量、高檔次、高附加值、高技術、節能環保、市場前景好、有發展潛力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日用玻璃制品。如大力發展輕量化玻璃瓶罐、棕色料啤酒瓶、優質醫藥玻璃、高硼硅耐熱玻璃器具、高檔玻璃器皿、水晶玻璃制品、玻璃藝術品、無鉛晶質玻璃、特殊品種玻璃等。
為了解決在生產過程中資源能源利用率低、能耗高,熔窯壽命、玻璃瓶罐輕量度以及碎玻璃的利用率低等難題,《規劃》中特別提出要重點發展節能環保型玻璃窯爐,“十二五”末,節能環保型窯爐推廣應用比例要達到55%以上。大力發展玻璃瓶罐輕量化制造技術,到“十二五”末,輕量化玻璃瓶罐產量約為玻璃瓶罐總產量的30%。同時大力發展廢(碎)玻璃回收再利用,“十二五”末,推廣應用計算機自動化配料系統的生產量占總量50%以上,廢(碎)玻璃平均加入量增加20%以上。
劉建平說,“十二五”時期,日用玻璃行業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要依靠科技進步,突出節能降耗減排,發展循環、低碳經濟,推進清潔生產,設施行業準入,加強對現有生產能力的技術改造,淘汰落后生產能力,以市場為導向,優化產品結構,加強品牌建設,提高質量效益,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生產體系。工信部發布的《日用玻璃行業準入條件》,發改委發布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和發改委、財政部、商務部發布的《鼓勵進口技術和產品目錄(2011年版)》,都充分吸納了協會的一些建議。“十二五”期間,隨著這些政策措施的進一步落實到位,將大大促進行業的優化升級。
劉建平最后說,“十二五”時期,日用玻璃行業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機遇與挑戰并存。制定《規劃》的目的是總結行業發展經驗,鞏固“十一五”發展成果,謀劃“十二五”發展目標,明確發展重點和主要任務,把握發展機遇,形成行業共識,通過全行業的共同努力,實現行業又好又快可持續發展。
相關文章